闹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,婚礼淳朴、肃穆。孔子在《礼记·曾子问》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:“嫁女之家,三日不息烛,思相离也;娶归之家,三日不举乐,思嗣亲也。”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,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。入汉以后,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,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,不再固守“三日不举乐”的古训,开始大操大办,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。

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就有一篇关于曹操和袁绍闹人家洞房不过瘾,然后一起偷新娘的趣闻。原文:魏武少时,尝与袁绍好为游侠。观人新婚,因潜入主人园中,夜叫呼云:“有偷儿贼!”青庐中人皆出观,魏武乃入,抽刃劫新妇。与绍还出,失道,坠枳棘中,绍不能得动。复大叫云:“偷儿在此!”绍遑迫自掷出,遂以俱免。

188_140329105614_1.jpg

别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打得你死我活,年轻的时候两个人却是狐朋狗友,经常一起,打扮成很酷很新潮的游侠样子,到处晃荡,挖空心思搞恶作剧,反正是除了好人好事,什么都干得出来。 

有一次这两哥儿们看见一村里有人在举行婚礼,来宾正吃得高兴着呢。看见别人干好事,他们就条件反射地动歪心思。两人趁着宾客散席的混乱场面,溜进庭院大喊,有小偷呀,快抓小偷呀!不出小鬼所料,大家都乱成一团去找小偷,连新郎也慌里慌张地出来凑热闹。两人一声奸笑,一使眼色,像很职业的淫贼一样溜进洞房,把刀架在新娘子的脖子上,叫道,小娘子,还是乖乖跟我们吃香喝辣去吧。就这样把新娘劫走了。 

这桩溴事的发展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说袁绍背着新娘先逃走,曹操则从另一个方向走,而且一边逃走一边喊,小偷在这边,大家快来追呀!大家都跟着他屁股后边跑。虽然大家没抓到贼,但还是很感激这个小游侠的拔刀相助侠义精神。这个结局里曹操不仅用了脱裤子放屁——兵分两路的兵法,而且还诱敌误入歧途,最后还伪善了一把。可以窥见日后军事政治手段一把抓的潜质。 

还有一种结局说,两人劫着新娘逃跑,袁绍这个笨蛋居然陷进灌木从里,怎么整也挣扎不出来。曹操急中生智,喊了一声,小偷在这里!袁绍一急,居然蹦出来了。这种结局体现小曹操的机智多谋。这个心术跟他后面的用的“望梅止渴”之计如出一辙,都是激发人的潜能,来应急目前的困境。 
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影响,曹操日后落下了喜欢抢别人老婆的恶习。就是这一个坏毛病差点害了他的性命。

建安二年(197年)初,曹操出兵宛城,攻打当地的土皇帝张绣。张绣做的是“小本买卖”,顶不住曹军的猛攻,只好投降。可曹操这人有个毛病,就是得点便宜就开始抽风,于是忘乎所以地打起了张绣寡居的婶婶的主意。张绣的这位婶婶,也确实美貌丰润,秀色动人,颇有少妇风韵,曹操自然是神魂颠倒。仗着自己是胜利者,曹操把她据为己有,通宵达旦在帐内淫乱。

本来偷情这事偷偷摸摸也就算了,可曹操是个性情中人,偏要搞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俩通奸。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“艳照门”事件,张绣可就不愿意了。一个堂堂七尺男儿,长辈被人侮辱,这比戴了“绿帽子”还让人郁闷,更何况,张绣投降曹操实属无奈。愤恨之余,他率军夜袭曹操大营。当时曹操正忙着和张绣婶婶对酒淫欢,没有一点防备,当然被杀得丢盔卸甲,一路狼狈跑到舞阴(河南泌阳)这个地方才喘了口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