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原(约公元前340或339年~公元前278年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,出生地楚国丹阳,湖北省宜昌市,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;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,战国时。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博闻强志,志向远大。

屈原.jpg

屈原生活的时期,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,“横则秦帝,纵则楚王”。屈原因出身贵族,又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,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,位为左徒,朝廷一切政策、文告,皆出于其手。

虽说楚威王依靠着有屈原等人的全心全意地辅佐,将楚国之霸业达到鼎盛,但虎父无犬子,大老虎不一定能生出小老虎,楚威王太子熊槐贪恋美色,不像父亲楚威王一样是个明君,但最初的楚王刚一即位,也还算是勤勉,拜屈原为三闾大夫,主持再度振兴楚国大业,在楚怀王时期,楚国最终如愿以偿地灭掉曾经 附庸于楚的越国,楚国霸业也最终随着楚怀王一时的骄纵,而霸业未成,甚至楚怀王晚年,由于常年宠信美人郑袖和佞臣靳尚,受到守旧派和顽固派对屈原主张变法强国而触犯各自的利益矛盾,向楚怀王告发屈原,楚怀王以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偏见,逐渐开始疏远屈原,可怜屈原在朝堂之上不断面临着那些守旧派和顽固派的双重打击,再加上楚王对自己的猜忌,使屈原倍受委屈,但屈原纵使倍受委屈,可他毕竟是楚国人,身为楚国人,死亦为楚国人,可怜屈原所提倡的“美政”这一主张只得到楚威王的一人的支持而已,而其子楚怀王因晚年宠信郑袖和佞臣靳尚,并且二人在楚怀王面前不断诋毁屈原的名声,楚怀王也开始信以为真,将屈原罢官流放于江北之地,屈原在流放之余,将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和希望楚国强盛的政治主张合编成一书,名曰《离骚》

屈原.jpg

楚怀王因听信秦王的谎言,欲与秦昭王会盟于武关,不料,秦王食言,将楚怀王扣押,囚禁秦国,而此时的楚国上下几乎是人人自危,以慎子为首的大臣主张拥立太子芈横为王,屈原于是从流放之地会朝,但以屈原为首的大臣却主张直接像秦国发兵讨伐,但却遭到慎子、靳尚等人的反对,最终还是在慎子等人的帮助下,使太子芈横在齐国的帮助下,顺利返回楚国,归国即位,而此时的屈原对前途渺茫,新楚王刚一即位,以慎子、靳尚为首的大臣刻意向楚顷襄王进言,继续流放屈原,可怜,屈原最终还是难逃再度流放的命运,可此次二度流放让屈原心灰意冷,屈原一生的追求也随着流放而曰薄西山。

公元前279年,秦将白起率领秦军主力,征讨楚国,攻占楚都郢,楚顷襄王被迫迁都陈郢,后又迁都寿舂,而在沅湘流放的屈原听闻郢都被攻陷,心生怨恨,报国无门身先死,也绝不为秦国效力,于是,毅然决然地怀石自投汩罗江而去,一代名臣最终以这样结局结束自己悲催的一生。

李清照的一句诗正好可以形容屈原的壮举: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