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,经常能看见门前竖着一对石狮子。在今天来说,守门的石狮子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象征,成为了世界人看中国建筑的一个特征。但是中国并没有狮子,那么石狮子是怎么成为中国建筑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呢?

0.webp.jpg

据《汉书》记载,狮子传入中国是在汉代,相传东汉汉章帝时,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,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面对狮子这种新鲜稀罕玩意儿,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追捧,被尊称之为“瑞兽”。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。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,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,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。

在中国的文化中,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,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,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。其名根据狮子梵文第一音“师”来称呼,加“犭”旁表示兽类,成为“狮”。狮子是百兽之王,民间摆放石狮有辟邪、吉利的意头。我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石狮子的是《后汉书》,该书记载东汉有石兽,刻有“辟邪”字样。“辟邪”是梵语音译,译意为大狮子。二千年来,中国历代的能工巧匠曾塑造过千姿百态、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功用的中国特色的石狮子:一是护卫死者,立于墓前;二是辟邪,往往埋在地下驱除不祥;三是宗教场所作为护法神狮子,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刚诞生就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作“狮子吼”;四是作为建筑的附属物和装饰,多在贵胄之家,如桥梁、祠堂、宫殿等,以增其气势,近年也有引入西方造型的狮子,如很多银行、储蓄所门前比较写实的那种,不同于“中国狮”造像;五是用做摆设观赏,多为小石狮。 

狮子的故乡在非洲、印度、南美等地。不过狮子的形象却早为我们祖先熟知:从宋清两代搜集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,已有狮子的立体形象。

石狮子什么时候变成流行元素,走进平常百姓家的大门呢?

石狮子守大门,这种风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

据程张先生《元代石狮趣谈》(见《文史知识》1998年第9期)考证:

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“坊”中,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,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。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,上面写着坊名字。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,以防风抗震。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,狮子、麒麟、海兽等动物,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,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。

宋元以后,坊退出了历史舞台。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,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。和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,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,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石狮子守门的雏形。

QQ截图20161215210418.jpg

这些石狮子也是陪伴了朝代的更替,目睹了历史的沧桑。慢慢的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而且现在石狮子的形象也是越来越多。高大威猛的、活泼可爱的、还有那些眉清目秀的。仿佛已经不再是一个蹲在门前的石头,而变得更加有血有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