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的日子,但如果时间回到西周时期,清明却是大型相亲集会的时间。

上巳节.jpg

二十四节气的说法,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确立的,所以上古时期可还没有清明节这个称呼。但是在那时候春天也有一个重要的节日,那就是上巳节。上巳节是人们祭祀掌管爱情和生育之神高禖(méi)的日子。到了西周时期上巳节的活动,甚至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。《周礼·媒氏》记载:“中春之月,令会男女。于是时也,奔者不禁。若无故不用令者,罚之。”所以在春天,未婚男女必须都要去河边踏青相会,临河洗浴、祈福消灾,顺便谈谈恋爱。而且没有原因就是不去参加相亲活动的,还要受到惩罚。

到了魏晋时期,上巳节被固定在每年的三月三,在古代三月三是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。由于时间与清明邻近,又都是在郊外的活动,上巳节的踏青饮宴与清明扫墓后的春游娱乐开始尚分头而行,后来逐渐合而为一。上巳节中交游踏青的特点就被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。也可以说,清明节盛行春游的习俗主要是继承上巳节的传统。很多人不禁想问,为什么隆重的相亲盛会演变成现在的扫墓祭祖了呢?

清明.jpg

原来从唐朝起,在寒食节那天要禁火冷食纪念先祖。寒食节原本是冬至后的105天,但是这个日子不好计算,而且寒食节紧邻清明节。到了宋明时期,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,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也移到了清明节。

就这样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两大节日的特点,应该扫墓祭祖,也适合郊游踏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