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给天津特产排个名次,第一是狗不理包子,那第二就非泥人张莫属了。

泥人张.jpg

天津泥人张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,创始人张明山。它在继承传统泥塑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,其作品取材广泛,塑造人物生动,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。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,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,搏土于手,不动声色,瞬息而成。面目径寸,不仅形神毕肖,且栩栩如生。泥人张的泥人至今还保存在天津博物馆。

天津博物馆泥人张.jpg

我们都知道陶器在经过烧制后,能够保存千年,瓷器更是万古流传。但是泥人张捏制的泥人,在经历百年的岁月之后,怎么还会像新的一样,展现在人们眼前呢?

其实啊,最初泥人张为了能使泥塑能够长时间保存,做了很多的尝试,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泥土,都能作为创作泥人的原料。他通过捏塑的体验,分辨泥土粘合性后发现,只有天津西郊右河道下面所蕴含的红胶泥,才是泥人张捏造泥塑的不二之选。

泥.jpg

天津是退海之地,泥土的盐碱度很高。在经历了阳光的暴晒之后,蒸发掉了泥土当中高盐碱度的水分,泥塑抗风化的能力才能加强。通过人工的筛选与过滤,把泥土本身的杂质去除后,制作泥人的泥土才逐渐显现出来。

捏制泥人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,那就是棉絮。棉絮是泥土的脉络神经,把两者融合在一起,捶打五六个小时,随着棉絮和泥土的混合,泥塑开裂的风险也就逐渐消失了。最后将练好的胶泥用油布包好,放在特定温度和湿度的地窖中,还要再等上三年,才能得到制作泥塑的熟泥。

胶泥.jpg

只有历经这漫长的等待,胶泥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才能充分发酵。将来制作泥塑的时候,泥土才具有极强的粘性和可塑性。一块泥土,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演变成一尊泥塑,泥塑的栩栩如生,恐怕就是漫长岁月,为它沉淀的灵气。